帶狀皰疹(Herpes Zoster)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(Varicella-Zoster Virus, VZV)所引起的皮膚神經感染。當人體初次感染VZV時會出現水痘,痊癒後病毒潛伏於脊神經後根神經節。當免疫力下降(如壓力大、年長、慢性病或癌症)時,潛伏病毒會重新活化,沿著單側神經分布形成疼痛性水泡。
臨床表現與誘發因素
患者通常會在皮膚出疹前感覺局部神經痛、刺痛或灼熱感,幾日後出現沿著單側皮節分布的紅疹與水泡,常見部位包括胸背部、臉部(特別是三叉神經分布區)或腰部。皮疹與水泡通常持續7至10天,結痂後可能留有色素沉澱或疤痕。常見誘發因素包括高齡、慢性病(如糖尿病)、癌症治療或免疫抑制等。
日常注意事項
* 保持患部清潔乾燥,避免摳抓水泡,以免細菌感染
* 穿著寬鬆衣物,減少皮膚摩擦與刺激
* 若有神經痛症狀,可使用冷敷舒緩
* 帶狀皰疹水泡內的組織液具有傳染性,尤其對尚未得過水痘或未接種疫苗者(如嬰幼兒、孕婦)應避免密切接觸。所有的水泡都結痂後便不具傳染性。
治療方式
治療重點為早期開始抗病毒治療,建議在發病72小時內服用抗病毒藥物(如Acyclovir、Valacyclovir),可縮短病程並減少併發症。對於疼痛患者,可加用止痛藥、神經穩定劑(如Gabapentin)或局部外用藥膏。有些患者在皮疹消退後仍持續感到疼痛,即所謂的帶狀皰疹後神經痛(Postherpetic Neuralgia, PHN),嚴重者可能需進一步疼痛科或神經科的介入治療。
預防方法
接種帶狀皰疹疫苗,可有效降低發病率與神經痛的後遺症。台灣目前引進的欣剋疹(Shingrix) 帶狀皰疹疫苗的保護力非常高,根據研究,對50歲以上成年人,保護力可達97%,且在接種後十年仍可維持約90%的保護效果。因此特別建議家中長輩要接種疫苗。
如有疑似帶狀皰疹症狀,請儘速就醫,才能早期治療、減少後遺症風險。